暫時先這樣

出版社:大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得獎理由

這本圖像小說傑作,細膩體現了臺灣日常的生活共感,同時又充滿對國際讀者的「圈粉」潛力。作者不疾不徐、冷暖兼有的敘述節奏,精準的分鏡、搭配個人色彩強烈的畫風,讓故事呈現了一種「即使寫成小說或拍出影片,都很難像這本書所呈現得如此恰到好處」——這般飽滿的程度。
書裡我們相遇了在這城市不同角落、努力想好好生活的各色人們——北漂蝸居、每天疲累通勤的上班族;休日獨自下廚、享受慢煮慢食的獨身女子;夜裡出沒街頭、不期而遇的餵貓人士……看似平淡的對話與獨白,蘊含濃郁的心緒和體會。如果都會裡每個人都是過客,但也會在某個當下成為主角,那麼「暫時,先這樣」就是一個溫柔又聰明的註腳吧!

作者 / 繪者

陳沛珛

1986 年生,國立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現職插畫接案工作者。 作品散見國內出版之童書、雜誌、繪本,創作題材多來自日常生活的小事放大,通常程序是先編織出一段文字敘述,再將其圖像化。喜歡樸拙手感 的畫風、情感內斂的敘事風格。2019 韓國南怡島插畫展入圍;2019, 2015 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獎兩度入圍;2017-2016 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暨影像城 灣駐村漫畫家;2016, 2015 美國 3X3 雜誌年度插畫徵件優選 兩度入圍。

黑日

出版社:衛城出版

得獎理由

必須保衛自由香港,這不只是多數香港人或臺灣人打從內心的沈痛呼喊,更是作為一個相信普世價值的文明人,都會有的深切祈願。生活在劇烈崩壞的動亂城市、泣血無助的東方明珠,小說家日以繼夜地「入乎其內,出乎其外」,以日記文體真實紀錄人民抗爭的日常點滴,手足與共的感同身受。
全書充滿獨特觀點的人文洞察,溫柔照料著每一個遭逢荒謬處境的不安身心。每一頁都不斷辨證著關於香港的崩解與香港人的重生。這讓我們在沒有出路中看到一線光亮,因為人們仍在行動中彼此改變,重新長出根的認同終將發芽、茁壯、開花。
必須一起自由書寫,香港加油,臺灣同在!

作者

韓麗珠

韓麗珠是香港當代重要小說家。香港藝術發展局「2018藝術家年獎」得主。她的小說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行文往往安靜透徹,以文學凝視超越表象的真實,在華文世界擁有跨越區域疆界的讀者。

已出版的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輸水管森林》、《寧靜的獸》、《風箏家族》、《雙城辭典》(與謝曉虹合著)、《失去洞穴》、《人皮刺繡》,長篇小說《灰花》、《縫身》、《離心帶》、《空臉》,與散文集《回家》。

韓麗珠於2020年出版《黑日》。2021年即將推出的新作為《後棄城記》。

鬼推磨:中國魔幻三十年

出版社: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得獎理由

之所以用魔幻兩個字,或許是因為它帶著歷史的幽魂再度成為21世界的強權。不僅是從帝制轉生,也是將封建裡的奴性復活。此書爬梳了中國這三十年如何從被忽略的國度,成為世界最害怕的魅影。不僅描述了它如何將百年資本主義改寫成廉價勞動力戰爭,華盛頓的政客又如何為自利而與它做了浮士德的交易。
此書同時爬梳了政權鬥爭的細節,以養大官僚的層層體制,維持帝制魂魄不滅的方式。又如何讓知識份子分化,以激化憤青讓騎牆派的「受害者」形象泛著榮光。此書詳述這三十年在西方太平盛世中,中國如何逐步侵蝕民主與資本主義,重登第二霸權地位。

作者

蘇曉康

1949年生於西子湖畔,少年長於京城景山腳下,青年流落中原;遂以〈洪荒啟示錄〉開篇,引領「問題性報告文學」浪潮,嘗試一度被稱做「蘇曉康體」的寫作文本,即「全景式」、「集合式」、「立體式」的「記者型報告文學」,且多為「硬碰硬」的重大題材,每每產生爆炸效應,為「新啟蒙運動」推波助瀾;繼而,領銜製作《河殤》,詰問華夏歷史,悲歎文明衰微,引起億萬人刻骨銘心的一次共振,創造一個新的電視片種,也攪起一場全球華人的「文化大討論」。1989年流亡海外凡三十年,未止思索,筆耕不綴。著有《離魂歷劫自序》、《寂寞的德拉瓦灣》、《屠龍年代》等。

小輓:阿尼默漫畫集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這本漫畫集之所有具有高度的文學性,因為它揭開了現實表象下的意象。作者阿尼默以我們熟悉的商品與文明符號,帶出某天某個人的自爆式的內心故事。看似平靜且無人知曉,但卻極為深入。從小孩的童真仰望到大人的平視角盲點,都有細微且奇幻的觀察。
這世上文明愈密不透風愈養大了人心的廢墟,這是此書具有當代性視野的特色。以兩條現實自我與潛意識看到的風景並陳。可以解讀每一幕的各種細節與層次,很有電影感也同時具有詩意的畫集。

作者 / 繪者

阿尼默

畢業於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捷克布拉格應用藝術大學純藝術學系繪畫組碩士。作品面相多元多產,擔任過劇照師、電視與電影美術指導、動畫導演與十八年插畫家資歷,擅以文學式圖像表現,與文字相映,寓意深遠。作品常發表於各報文學副刊,為書籍繪製封面。 曾入圍金鐘獎最佳美術指導、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等獎項,並以散文〈有時身在小人國,有時我是格列佛〉入選九歌《98年散文選》。個人作品有圖文書《消失在儀表板上的366》(商周)、攝影集《清唱》。 在灣及捷克舉辦過多次個展、聯展,並於2019年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小輓》為其第一本個人漫畫集,並榮獲2020 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漫畫類首獎。

仙女日常奇緣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作者是一位藝術創作者,專門研究所謂的「中華仙女」,「中華仙女」有別於迪士尼或西方的仙女形象,而是取材於臺灣民間或中國典故,呈現出一種壞品味或惡趣味的奇特美學氛圍。整本書不僅是其創作報告,同時也是她個人對「中華仙女」的追求理解並再創作,更是她自己化身「中華仙女」的親身經歷;整本書讀起來趣味橫生,讓人腦洞大開!可以說是新世代人類對本土歷史文化的觀察報告與重新詮釋,也顛覆了一般人對於美學的傳統看法,是一本熟悉又怪異、傳統又另類的奇特出版品。

作者

倪瑞宏

1990年出生於北,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目前全職創作生活中。創作主軸在研究當代迷茫精神狀態,習慣用帶有黑色幽默的高彩度繪畫與空間裝置,來描述我們身處的世界和那些說也說不清的關係。

作品曾入選2019年「臺北美術獎」,曾參與了第29屆「金曲獎」插畫設計,以成為台灣好媳婦目標努力中。

最後抱他的人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讀許慧貞老師的故事,像碰觸到溫柔的天使。在孩子遭遇生活困境卻還沒長出面對及處理能力的時候,有一本書進入了他的生命,讓他得以不那麼無助地面對自己的人生。而這本書之所以能遞出去,來自一位同理他、並且贏得他信任的「資深讀者」,細心、耐心地以老師的身份陪伴在他們身邊。曾經領受過這份光亮的孩子,往後只要能憶起那份被理解的心情,相信他會成為很有力量的大人。《最後抱他的人》是一本真摯而充滿深情的書,作者以閱讀搭起通往孩子心靈的橋樑,令人感動和深思。

作者

許慧貞

許慧貞(教育部閱讀史懷哲獎、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得主)畢業於北一女、大圖書館系、北市立師範學院進修部師資儲備班、慈濟大學教研所碩士。曾獲頒教育部閱讀史懷哲獎、《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也曾應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以及新加坡教育部邀請,赴香港、新加坡擔任閱讀培訓講師。目前是花蓮縣明義國小教師及閱讀推動教師、花蓮縣新象繪本館館長,以及花蓮縣文化局青少年讀書會「越讀者聯盟」指導教師。 曾任北市立龍安國小教師、小荳荳兒童圖書館總企畫、紅蜻蜓兒童視聽圖書館活動組長。 曾出版《寶寶愛閱讀》等書。

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近年臺灣山林熱潮興起,露營、森林市集、攀登百岳之外,各種自然書寫、賞析圖鑑也相當活躍,這本書則是別開生面地從「生物地理學」的角度來「看見臺灣」與臺灣的高山植物。
原來臺灣是一座地質年代年輕的島嶼,許多高山植物都是近期從他處傳播過來。作者是酷愛登山的森林學博士,多年的採集田調為底蘊,輔以嚴謹的植物學知識,及瑰麗細膩的插畫,從追尋紅檜和山薰香的身世切入,帶讀者雲遊上千種植物多樣性之美,同時聆聽高山植物種種前世今生的動人故事。

作者

游旨价

成長於臺中太平,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博士。熱愛山林與自然,行蹤踏遍臺灣山野,亦數次前往世界各地採集與觀察植物,靠著野外工作凝聚自身在高山植物議題上的見解,並以瞭解全球山地植物多樣性的起源為職志。
曾獲科技部補助至美國布朗大學與東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訪問,並獲得臺灣植物分類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掙扎的貝類

出版社: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作者煮雪的人,以奇幻獨特的文體,在眾多詩集中脫穎而出,吸引讀者的目光與心思。整本書的詩文有如「小說詩」,在行句之間,建構描繪出生動有趣的場景,並且敘述了令人心動的故事;這些故事有如夢境,也有類似村上春樹般的奇幻情節;最有意思的是,這本詩集充滿海鮮料理的描述與譬喻,讓人讀來垂涎卻又感慨,讓人內心不時糾葛與矛盾,最後也讓人陷入一種自己就是烤爐上掙扎貝類的錯覺。這樣的一本詩集,令人耳目一新,也開創了新詩另一種文體的可能性。

作者

煮雪的人

1991年生於北市,目前就讀日本法政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2011年創辦《好燙詩刊》並擔任主編。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詩集《小說詩集》,入選或合著有《衛生紙詩選:多帶一捲衛生紙》、《臺北詩歌節詩選》、《三本恕不拆售》、《沉舟記:消逝的字典》、《當代極短篇選讀》等。

取完筆名多年後才知道北海道真的有人姓煮雪。

Instagram:@zhuxue_deren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媽說,滌兩個月沒有講話了,不知道還會不會講話。」這個「滌」是作者在家繭居十多年的弟弟,對人、聲音、味道都異常敏銳,時常失控吼叫,無法與人群接觸。某個衝動下,作者決定開啟跟滌的理解與對話,展開了這場「紙上紀錄片」的艱難家族書寫。
不雕琢的簡潔文字,每每直指人心。一層一層抽絲剝繭,釐清家人情緒和語言背後的真相,寫來清淡,但內在心理拉扯極其巨大。作者在書寫過程中經歷痛苦也獲得極大療癒,任何願意打開書頁、縫補家庭心靈縫隙的讀者,也一定有所共鳴。

作者

廖瞇

大學讀了七年,分別是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
認識「玩詩合作社」後,創作底片詩;認識《衛生紙+》後,持續寫詩。
2015年出版詩集《沒用的東西》。
2019年以《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獲選為北文學獎年金得主,2020年《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再獲灣文學金典獎。

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著創作。
現寄居東部,一邊寫作一邊教學。

山芋頭:部落教室-II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它們讓我們活著。」
非常慶幸這個時代還有這樣的書,從山芋頭延伸出一種文化與世界相處的智慧,提醒我們如何活、以及為何而活著。《山芋頭Vasa》以細緻的脈絡爬梳山芋頭的種類、種植方式、食用方式,整株植物在部落文化中如何被應用、使用、活用,從部落語言中蘊含的知識系統,搭配精緻有趣的插畫,說明了土地與文明的關係。如果現代的人們能向部落學習與大地之母相處之道,或許能重新認識生命與我們自身,既是過去也是未來的解答。
何不就從山芋頭開始。

作者

撒古流‧巴瓦瓦隆

撒古流‧巴瓦瓦隆 ( Sakuliu Pavavalung ),2018年國家文藝獎得主、第 59 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灣館參展代表。生長於屏東排灣族達瓦蘭部落,出自工藝家族,從青少年時期便對於自身族群的歷史深感興趣,亦開始從耆老們的記憶找尋。 為了延續逐漸凋零的部落文化,長年投入部落田調,以圖文並茂的手稿作系統性的蒐集、描繪與整理。 他也是灣原住民當代藝術指標性藝術家,作品形式多元,舉凡繪畫、雕塑、建築及裝置等皆為其所擅長。 撒古流將自己放在思想啟蒙的位置上,也因此影響了許多優秀的藝文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