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活:剪紙合作社-台灣剪紙的實驗田野》
出版單位:吳耿禎
設計概念:
「剪紙合作社計畫」自2016年啓動,計畫發起者吳耿禎與臺南鹽份地帶20位婦女及其家庭為核心成員,以剪紙創作為基礎形式,透過持續工作坊,與不同社群交流,例如邀請偏鄉學校家庭參與 ; 將剪紙展示於公共空間 ; 以臺語詩文紀錄 ; 新創地方節氣食譜 ; 身體展演……等,試圖建立屬於臺灣的在地性剪紙田野。
剪紙,在野而樸素的民間之藝,紀錄著地方文化生活。
剪紙合作社成員,探訪地方職人們,鏈結著自然產業的生態與人,以紙尋根,以剪敘述,呈現太平洋邊陲小島 ― 臺灣,豐沛的山海市井。
此書收錄三年以來的完整紀錄。以檔案式細細整理出圖像作品和文字,發散臺灣剪紙曾在臺南鹽份地帶的溫柔光芒。
《百代之過客》
出版單位:飛柏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概念:
《百代之過客》是一本以時序為架構的書畫。古人依據花信端倪花開落、依靠雁字何時歸來寄相思等「感官」模式過生活,是必須保存的感性瑰寶。相傳舊時民智未開,面對莫測的自然現象,「求安之心」促成神農氏訂定節氣曆法,並於傳承中豐富了一層又一層的內涵,在此書中的註腳內容包含與各節氣相關的神話故事、風土民情、歷史、漢字美學、自然現象、時令、農作時序等市井小民的生活智慧。 畫中的生物源自於各節氣提及的典故而選定,例如立春逞兇的年獸、秋分月兔搗藥等,一個節氣僅有短短十五天,卻擁有藉由時間的推移而累積的豐厚文化,因此「畫中有畫」的形式應運而生,註腳也藉由紙材特性,達到圖文得以各自賞析的目的。
《全球城市玩色計劃台北站》
出版單位:滴鴞實業有限公司
設計概念:
本書設計概念為了呈現有點熟悉,卻又不近相似的臺北,我們將Pantone臺北城市三原色、藝術創作、生活場域三個元素所形塑的當代生活感,加以運用與編排。
首先,在藝術家的個人頁上,放入藝術家想對臺北說的一句話及所在區域、日期、天氣等,用以傳達藝術家對於臺北生活如何滲入他們的創作與情感。此外,在急促的當代生活中,我們時常處在瑣碎的時間裡閱讀片面化的文句。
因此本書運用文字藝術家的作品,以碎片式的、標語式的字句,去佐以其餘十位藝術家的作品,疊合當代的閱讀方式。而透過文字直白的、感性的指涉,進而去召喚出各類藝術形式的內在精神性,讓圖像與文字強烈的互相加權,也幅射出更獨特與具當代底藴的臺北。
林育鋒
花蓮人,184公分處女座O型,育有一貓一狗,今年36歲,高中直排輪社,有時候會自言自語,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藝,最近的興趣是收集撲克牌和吸收偏門假說的地球歷史,中秋節疑似看到幽浮,超愛吃烤甜不辣,衣櫃裡沒有一件紅色衣服,覺得客觀美感是存在的,持續挑戰大眾美學,現任職於大塊文化美術編輯,希望未來能擁有一間麵包店的退休生活。
《在地 real local:北投・天母》
出版單位:編集者新聞社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概念:
本書為作者吳思瑤所召集出版,目的在於為北投天母地區出版一本生活文化誌,亦是這本《在地 real local:北投・天母》的由來。
吳思瑤曾提到,北投具備少有的地方特色,自然資源、農物產、溫泉、歷史、文化,讓北投形塑出有別於臺北都會風格的在地風貌,它更是臺灣公民社會最為強韌堅實的社區之一。而緊鄰的天母,卻又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區域,從美軍駐軍時期的歷史紋理,到美國、日本學校聚集而發展成臺北國際化密度最高的社區,天母的地方風情一向獨樹一幟,形象鮮明。編輯製作這本書籍的過程,同時是讓他對於北投天母再認識的一次機會。
為北投天母出版一本書,不只能夠記錄作者吳思瑤在地服務15年來接觸各類豐富的人事物,更期望能匯集更大更多的草根能量,建構地方知識體系,強化在地文化認同。
葉馨文
葉馨文,筆名Yashin,插畫、漫畫、動態影像自由工作者,目前生活在臺北。她擅長用圖像語言述說故事,用細膩成熟的筆觸,描繪現實與虛構的交會點。Yashin的插畫作品細節豐富,極具畫面張力,常應用在活動主視覺、書籍封面、品牌形象。曾獲得義大利波隆納插畫獎、美國3×3插畫獎、日本ASIAGRAPH、中國Hiii插畫獎,並於法國、義大利、上海、日本、臺灣等地展出,作品也曾選為華盛頓郵報網路文章插畫。Yashin的原創漫畫多以細膩情感為出發點,曾獲法國安古蘭數位漫畫獎。出版日常孤寂為主題的為科幻漫畫《藍色潮間帶Deeper Blue》,入圍2020波隆納插畫獎、法國安古蘭臺灣館推薦書單。
《小說:雙城計畫》
出版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
設計概念:
展覽專輯是20年來西澳伯斯與臺北雙城之間藝術交流的縮影。書封書底的倒置,直指身處與南北半球的兩種文化與視角。打破書封書底的順序,本書的起始與結尾取決於讀者選擇的城市與角度。「小說」是藝術家以創作為文字來書寫歷史、土地與文化的篇章。
在書封設計上:第一眼我們將畫面中央的白色新地塊視為一座陌生、尚待探勘的新生島嶼;但從另一個角度:若將由臺灣東北與澳洲西南海岸線的黑色海洋視為主體,這片海洋成為代表彼此無形連結的堅實土地。中間雙開的黑色頁承襲黑色海洋的意象,總結臺澳交流的相遇。藉由黑白相襯與前後閱讀的方式,本書將閱讀視角的決定權交予讀者,讓讀者可選擇黑或白的土地,以臺北或伯斯為起點開啟這段小說的旅程。
《夜長夢多》
出版單位: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單位: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設計概念:
《夜長夢多》源於劇場,爾後又將其片段內容以展覽方式呈現,再一路走到漫畫形式出版,跨越了虛實與時空的集結。
封面設計概念上,以景美人權園區隨處可見的鐵蒺藜為元素,纏繞出受難者一生難以清醒的惡夢幻境。畫面中裁切一半的身體,另一半被置於未知,如染血紗布的紙包裏住創作者詮釋的思想禁錮之地。世上還存在著許多被束帶反綁的雙手,期待讀者打開書本,同時一刀剪去束縛(書體有套上黑色束線帶),讓自由意志在黎明之時以各種形式持續下去。
內頁排版整體較基本簡潔,不想太過花俏搶走漫畫焦點,從書名頁開始,希望延續封面氛圍,以強烈的紅、黑配色給予讀者第一視覺感受,接續的卷首詩則轉換為全白,作為漫畫開始前的呼吸轉換,再進入漫畫。
《聽聞頌缽:一心敲缽一心諦聽》
出版單位:維摩舍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設計概念:
一本書,就是一個缽;一聲,即是全部;空,容納所有。
從銅片開始,製缽師以手工捶打,將來自大地的聲音,透過缽傳遞給你。封面銅片是聲音的初始;銅片背面,有曾文通老師親手寫的「心」。在菩薩寺寫了三千遍心,成為「寫心.藏心.安心」裝置藝術。邀請參加者拿著銅片,安放在菩薩寺各角落並給予祝福。銅片在自然環境裡經過風吹日曬雨淋,呈現時間的變化,彷彿記錄了銅器遙遠歷史中耐久的性質,每片色澤都不同,當中有不變的心。太陽,漣漪,蓮花,呼吸,地球,寂靜,留白打開書頁,看到逐漸擴大的銅片,象徵聲音的共振,也是水波的漣漪,滋養我們的太陽、地球、宇宙,寂靜的入口。認識缽,認識安心、自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