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16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小說獎
評審介紹
小說獎 召集人
楊佳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作家)
小說獎 評審
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
陳 慧(作家)
黃崇凱(小說家)
馬翊航(師大臺文系博士後研究員)
總評:
本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楊佳嫻擔任召集人,與陳慧、陳國偉、黃崇凱與馬翊航一同擔任評審,評審陣容涵蓋了不同性別、族群、地域和專長。經過激辯交鋒,選出十位入圍者:賴香吟《白色畫像》、唐福睿《八尺門的辯護人》、沐羽《煙街》、朱宥勳《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王和平《色情白噪音》、梁莉姿《日常運動》、蕭瑋萱《成為怪物以前》、柳丹秋《波間弦話》、楊隸亞《男子漢》、夏曼.藍波安《沒有信箱的男人》。
賴香吟是早受肯定的重要作家,每次出版小說新作,都成為文學讀者社群之間矚目、討論的焦點,《白色畫像》以三個人物為線索,戒嚴時期為主要視域,低調卻緊實地呈顯出台灣人的生活質地和流轉心緒。朱宥勳《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挑戰困難的戰爭議題,呼應台灣當前危機,並保有作者一向擅長的精巧敘事結構。
唐福睿《八尺門的辯護人》出自影視小說競賽,以作者的法律專業素養為基底,一樁兇殺案起頭,帶出漁工的悲慘世界、政商的勾結傾軋,交織法庭攻防與男女情事,讀來十分過癮。蕭瑋萱《成為怪物以前》突出異樣人物,一路抽絲剝繭,誰是怪物?怪物又是怎樣煉成的?這兩部小說可視為台灣在此一類型長期積累後孕育而出的傑作。
三位香港作者沐羽、梁莉姿與王和平,年紀仍輕,都顯示了天分與成熟,刻劃了不同的性別與社會風貌:沐羽《煙街》語言風格強烈,結構別出機杼,帶出香港社會議題與在台港人的生活與處境;梁莉姿《日常運動》描繪社會運動震波所及,如何影響了一個一個的個體;王和平《色情白噪音》若干篇章頗具實驗性,語言貼近詩與音樂,並展現了酷兒書寫的新方向。
柳丹秋《波間弦話》假想了另一種戰後未來,以樂器和女人之間的故事聯繫起地理與文化的版圖;楊隸亞散文早受肯定,推出第一部小說,同樣聚焦於性別與身體,筆調輕盈乾淨;夏曼.藍波安《沒有信箱的男人》老將新作,從達悟族神話時代寫到當代,視野宏闊,魅力依舊。
2023第16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小說獎得獎名單
作者 | 書名 | 出版社 |
---|---|---|
賴香吟 | 《白色畫像》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唐福睿 | 《八尺門的辯護人》 | 鏡文學股份有限公司 |
沐 羽 | 《煙街》 | 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賴香吟
1969年生於台南,曾於台北、東京求學,現居柏林,曾於書店、博物館工作,現專事寫作。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九歌年度小說獎、吳濁流文藝獎、台灣文學金典獎、金鼎獎等。著有《天亮之前的戀愛》、《文青之死》、《其後それから》、《史前生活》、《霧中風景》、《島》等書。
《八尺門的辯護人》
出版社:鏡文學股份有限公司
《八尺門的辯護人》有令人欲罷不能的閱讀體驗,內在紮實繁複,簡練明快的小說語言,使每個人物的困境、選擇、記憶、艱難、權衡、計算,帶來不同的衝擊與動容,而不只扮演懸疑敘事的機關。收納的議題包含外籍漁工、原住民聚落、遠洋漁業、失聯移工、死刑存廢⋯⋯使人聯想到三十年多前的湯英伸事件,也產生種種似曾相似、遠近交錯的回音。作者的專業背景提供小說飽滿的基底,卻在重重網絡與漏洞中,引發階級與權力的張力與流動,意志與人情、信念與慾望的膨脹糾纏。「站在陸地上,才知道搖晃的是自己。」小說不只是為了「說服」而存在,包含死刑執行場面在內的幾個場景,諸多「語言」與「翻譯」的細膩斟酌,都帶來了細小、真實的震盪,引導讀者產生懷疑與力量,而不是扁平的同情。
沐 羽
來自香港,落腳台北。著有短篇小說集《煙街》,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組)。香港浸大創意寫作學士,台灣清大台灣文學碩士。1841出版社編輯,香港文學館《虛詞.無形》編輯。
文章見網站:pagefung.com
《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本書可說是朱宥勳創作以來的里程碑之作,故事設定在台海爆發戰爭廿年後的2067年,當台灣取得勝利,卻開啟了更多關於歷史記憶與個人見證的辯證。透過五個短篇連作的精巧形式與結構,訴說了戰爭的在場與不在場,小說既直面了戰爭現場的殘酷,但也預言了戰爭所帶來的壓抑與創傷,更預演了後戰爭時期的惶然與難以驅遣的疲憊,甚或是對戰爭狀態無法言說的眷戀與沈迷。透過在戰爭中不同位置、立場與意識型態的角色,包括在台內應第五縱隊、戰後滯台的前解放軍、戰時投入志願醫療的年輕人、最終走向歧異陣營的南方知交、民防的犧牲者與無辜亡靈,作者揭示了戰爭不僅改變國家命運與地域政治的走向,更異變了所有參與者的生命本質與時間感,讓每一個經歷戰爭的人,都成為戰爭的餘生,在那無可扼抑的感傷總和之中,必須重新尋覓與定義自我的存在。因此本書可說是一本關於台海與國家命運的預言之作,但也是一場對於尚未到來的戰爭災難與創傷的未然哀悼,既架空又寫實,以純粹的抒情內核驅動著故事,展現出朱宥勳前所未見的文學新境界。
朱宥勳
台灣桃園人,1988年生,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曾獲金鼎獎、林榮三文學獎等獎項。作品除小說集《誤遞》、《堊觀》。長篇小說《暗影》、《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皆以常見於生活中情況藉由文字探索其背後問題。 散文集除《學校不敢教的小說》。 《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分析如何用小說技術來洞悉讓人混淆的資訊洪流;《作家生存攻略》與《文壇生態導覽》則不藏私去描繪文壇眉角 與求生術;與朱家安合著的《作文超進化》,教學生培養思辨能力、思考 ,就能把文章寫得又快又好。 與黃崇凱共同主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介紹新世代的小說創作者。目前於聯合報鳴人堂、蘋果日報、商周網站、想想論壇等媒體開設專欄。
《日常運動》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關於香港抗爭運動的測繪之作,也是一部極其靠近運動前線的場邊書寫。小說描述「在場」,那並非最核心的在場,比較像是在場的外圍、邊緣,那些較為疏遠的周邊之人,留存的各種目擊者狀態,以及不斷增補的傷害後遺症。
小說中人,分處運動中的不同位置,不僅實際穿行於清楚標誌的地理座標,也穿梭在不同篇章,身兼前景或背景角色,織就一幅錯接交雜的關係網絡。作者像要訓練心的強韌那般,不停逼視種種運動中的內傷與外傷,也不時頻頻追溯,在傷害發生之時,究竟是什麼讓承受著類似痛苦的人們,彼此竟無法理解。難得的是,透過小說諸篇的角色取樣,作者並未被群體大義化約,而是去刻劃不同位置的差異,感受的差異。因為單一個體終究不該也不能塗銷自我,勉強澆融在所謂的群體之中,變得一團模糊。因為那些傷口、悲愴仍然只能依靠一個個各自的存在,分別痛著。
梁莉姿
生於1995年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寫詩、散文及小說,著有小說集《住在安全島上的人》、《明媚如是》及詩集《雜音標本》。曾獲文學獎多項,包括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等,以及第十四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另參與新加坡作家節。作品散見《字花》、《虛詞.無形》等。2021年獲第23屆「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入圍及第六屆台積電文學賞。現就讀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研究所(創作組)。願想繼續書寫香港。
《波間弦話》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小說虛設台灣在1972年因國民黨政府反攻大陸失敗後,重由日本託管,形成北島日本、中間島沖繩,南島台灣的一體態勢。台灣替代了沖繩的現代處境,即將抵達另一個五十年。而諸島排比,又對照到同一樂器的三種形態(三味線、三線、三弦),由島至島的位移,濃縮在相互映照的樂曲變奏、製琴工法的因地制宜。
其中主要角色的人生故事,宛如演奏樂曲,樂句段落環環銜接,接力展演。這幾個出身各異的女子,透過音樂,共同提問著身分認同、正統與革新、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依違之辯。書中篇幅不小的「部落民」(賤民階級後代),尤其突出,彷若出自日本小說家中上健次手筆,從濃描細寫的當代生活連結到更具歷史縱深的民俗傳說、社會階級,隱然呼應島與島的位階差異,追問著:身處在層疊規範之網的人,如何可能自由生活?
小說的隱微答覆,或許就藏在音波起伏之「間」。在弦與線之間、詞與物之間那些無法言說的,無聲處的聲音。
柳丹秋
台中人,某校文科助理教授。讀者、觀眾、寫字的人。曾獲台積電文學賞首獎,小說集《待月記》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男子漢》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隸亞白描台灣男子群像,線條著墨利落,不宥於同志、性別議題,擷取隱身於日常中邊緣的、被忽略的他者,表達男性幽微的困頓與挫折,同時折射出男性在社會中遭遇的各種困境。
書中群像橫跨老中青,階層背景處境各異,篇篇相扣,呈現出角色的不同稜面,縱切出不一樣的城市核心。
楊隸亞直面男性挫敗,捨沉鬱陰暗,筆觸輕快機靈,字裡行間蘊涵關懷。
楊隸亞
1984年生於台北,成功大學現代文學碩士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等獎項,作品入選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讀物及高中國文科閱讀教材,獲國藝會文學類創作補助、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第22 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得主,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著有個人散文集《女子漢》。
王和平
來自子宮、精蟲、卵,一聲高潮。虛無縹緲系,歌唱說話無力,惟空氣。靈魂跨境、逾境、不限。 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承蒙山海包容,撿起我。吸食詩歌、小說,世間笑話度日。2018年末發行首張概念專輯《About a Stalker 路人崇拜》,收錄親密的卧室獨白、咆哮,竊竊私語,謹向異常依戀過的線上路人致敬。 《色情白噪音 that’s the hormones speaking》為自身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獲2021第三屆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 希望逗樂一些人、局部調戲你,興奮。
《成為怪物以前》
出版社: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蕭瑋萱的第一本作品,作者成功地證明了自己是天生的犯罪小說家,她跨越嚴肅與大眾類型,轉化《香水》、《沉默的羔羊》等犯罪相關經典元素,後出轉精為新的故事血肉,甚至在展現氣味的層次與書寫技巧上更勝一籌,成功超克類型小說在地化的門檻與難題,創造出充滿台灣「聲腔」與「氣息」的犯罪傑作。不僅如此,作者更是透過命案現場清理的職業設定,讓死亡與氣味以寫實與隱喻的層次,成為主角生命中縈繞不去的謎題。在全書中,死亡的欲力與願力在故事中交纏拉扯,成為推進情節的主要動力,死亡既是死者淨化自我靈魂的想望,卻也成為生者催化自我生命樣態的異境,進而推導出本書的關鍵辯證:怪物的本體與殊相。究竟怪物是什麼?牠以什麼餵養而生?是個體在每一個日常片段,必須面對的生命愴痛與念想?還是掠奪親近者的善意,吞噬掉所有脆弱的他者,以此豢養侵略惡意的自我本體?生者、死者、加害者、倖存者,誰是怪物?誰又能不是怪物?在小說的最終,蕭瑋萱揭示出我們亟欲知曉,但又無法面對的真實與答案,也讓這本充滿深度的初試啼聲之作,令人驚艷不已而難以忘懷。
蕭瑋萱
現為邊境映象電影企畫統籌、獨立電影編劇、小說作者。曾獲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台灣華文原創故事編劇駐市計畫、紅樓文學獎等。
喜歡到綠地行光合作用,看侏儸紀公園第十遍還是會哭,夢想是做個稱職的沙發馬鈴薯,然後繼續每天睡到下午兩點的自由生活。
FB.IG:Katniss Hsiao
《沒有信箱的男人》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沒有信箱的男人》有夏曼.藍波安一貫深沉、富有思辨性與感受力的海洋思維,為讀者展開海洋、語言、人、島嶼的親密關係與世界觀。但從開頭神話世界的結構與任務,聲音與宇宙的連通,到後續一章又一章工具、書寫、治理帶來的遭逢與剝奪,顯現出了複雜、使人低迴的痛感。以各種方式、目的、途徑流動到島嶼的人,雖帶來不同的暴力與威脅,也各自有不同的創傷與混亂。海洋與草原可以對話嗎?痛苦的經驗可以相互等同嗎?相似、類同或「共同體」的想像,並不是《沒有信箱的男人》的唯一任務,小說內外、島嶼內外歷史經驗的互相拍擊,上岸與離岸的複雜航線,產生了和諧與不和諧的記憶聲響。海洋不只是一床浪漫、無窮接納的神話,也有多重的呼吸、戰爭與暗流。
夏曼‧藍波安
夏曼.藍波安,1957年生,蘭嶼達悟族人,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集文學作家、人類學者於一身,以寫作為職志,現為專職作家,島嶼民族科學工作坊的負責人。1980年代末返回故鄉蘭嶼,重新融入原生文化,親自參與族人造船、捕飛魚等傳統技藝活動,並以獨特、詩意的文字報導紀錄達悟文化。2017年獲得第40屆吳三連文學獎,2018年獲《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評選為台灣當代十大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