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16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編輯獎

2023第16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獎評審團隊,由左至右:康文炳、盧郁佳、陳雨航。

評審介紹

編輯獎 召集人
陳雨航(寫作者、前編輯人)

編輯獎 評審
康文炳(資深編輯人)
盧郁佳(作家)

總評:

「昨日的新聞今天包魚的紙」幾成過去式,一方面是大家已不用報紙包魚,另一方面是紙媒數量大減。但昨日的新聞/生活還是讓人在意,且念茲在茲,成為今天的歷史今天的知識,由紙乘載,出版承擔。

於是有人趕赴現場記錄「當下歷史」,然後對照台灣處境;對照台灣處境的還有應變的手冊和戰爭想像。從當下回溯,個人生命史,古道,地誌,台灣文化研究與書寫;新電影,追古踐今的劇場;莫忘還有逾越百年孤獨的美術史。歷史當道了嗎?不,歷史只是萬物之必然,如同時間。

我們留意書籍的成就,除了文字還有圖畫、圖鑑、照片和漫畫等等。我們認知到內容與呈現方式的多元,也考量和追索不同類型書籍背後編輯人努力的跡痕。

編輯人是甚麼?敏於社會現象,規劃中長期閱讀系列者是;以深厚學養擘劃內容結構者是;千里赴戎機臨場應變,重行組織者是;與作者深入探討並做出適當內容建議者是;文圖多樣,規劃並協調設計繪畫印刷製作等專業者是;孜孜矻矻維持編輯工程穩定進行者是……更多時候,編輯人會同時擔負著一種以上的任務,從前端的發想企劃到後端的排校推廣作業。

我們也同時留意到出版社的「客座」編輯與編輯職人的貢獻,並努力尋求其中的平衡。

《臺灣美術兩百年》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得獎理由

清朝從中國輸入水墨畫,日治時期學習日本畫。戰後來台仇日的外省畫家,批評臺灣畫家畫的是日本畫,不該冒充國畫搶資源。臺灣畫家力辯是中國水墨畫北宗,融入西畫和地方色彩成為灣製畫。總策畫顏娟英勇敢為時代造像,分期刻劃出臺灣美術從邊陲模仿到自主批判,過程何等艱辛漫長。

一九四六年,西畫家李石樵已提倡「若今後的政治屬於民眾,美術及文化也必須屬於民眾」,不滿僅止於外觀好看,要求有思想體系。從二二八陳澄波被害,李石樵被戰後畫家斥逐……到白色恐怖時期政工幹校教授指抽象畫暗藏倒寫「蔣」字,下架秦松兩幅畫;徐復觀指控超現代主義畫家「為共產世界開路」,進步理想一再延遲,政治力量總在威脅著燒毀一代代藝術家。而他們囚困孤寂之中,仍然將一生心靈探索的珍貴軌跡流傳後世。本書結構擘劃雄渾,顏娟英以深厚學養鑄成感人篇章,通過藝術家充滿愛的眼光,使讀者重新發現臺灣的燦爛迷人,成書事功甚偉。

OKAPI提供/攝影:陳佩芸
編輯

顏娟英

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退休,現任兼任研究員。著作:《臺灣近代美術史大事年表》(1998),《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譯著,2001),《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2016)。

《潮浪群雄1》
《閻鐵花2》
《阿鼻劍前傳〈卷二〉風起八千里》
《蘭陵40 演實驗教室》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得獎理由

在一個敬崇文字的社會裡,圖文書一向受到輕忽,漫畫更經常遭到誤解。其實,漫畫文本的敘事、視覺的張力、情感的表達、隱喻修辭的運用,正介於文字文本與影像文本之間,自成一格。當小說、電影藝術獲得一致推崇時,漫畫卻獨憔悴。

台灣漫畫出版具有想像力充沛的創作者,也有潛力可觀的閱讀市場,也許需要更多的評論與行銷,來溝通與深化閱讀者的鑑賞深度,從而逐步改變人們對漫畫的認識。從《阿鼻劍》到《閻鐵花》的一系列高品質作品,不僅開拓了台灣漫畫風格面貌,嚴謹的創作也讓漫畫評論得以深化。

編輯長期深耕漫畫與圖文書領域,無論文字文本結合漫畫創作,或完善版權、IP推廣等行銷企劃,不僅為作者拓展了創作空間,也推動了台灣漫畫產業的轉型,格外值得肯定。

編輯

洪雅雯

“1972 年出生,輔仁大學中文系畢。自詡為文字女工,鎮日與文字為伍,二十多年的編輯生涯,待過一些媒體與出版社,一開始從雜誌編輯採訪做起,後來轉出版社擔任編輯,跨領域的思維,選書、找書、找題材企劃、找作者合作……從無到有,過程甘苦,只有幹過這行的人才知。但,我還是喜歡編輯工作,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參與不同主題的書,感受一本書誕生的喜悅。
曾任時周文化出版副總編輯。
現任大辣出版主編。”

 

 

《圖解台灣懷舊雜貨:中小學生必讀的台灣老故事》
《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台南體傳統工藝》

出版社: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時代的舊物如落葉凋零消逝,民間工藝似疏星四散分布,這些世代的記憶、文化的瑰寶,都有待有心的出版人一一拾掇、整理、分類,梳理出新的時代意義。

《圖解台灣懷舊雜貨》喚醒世代的記憶,重溫舊日的樂趣;《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彙整了行業神明緣起、沿革的知識,呈現神像造型美學的藝術。

想想那超過一百種的雜貨品項,想想那超過一千張的神像工藝圖片,編輯呈現出清晰、簡明如手冊般的編排版型;由此,也讓我們見證了出版業「手工精神」的精細本質。從台灣懷舊雜貨、古物與玩具商品,到宗教文物、傳統民俗工藝,編輯人展現了長期的專注與專業,成績斐然。

編輯

胡文青

大學求學時期,因接觸諸多台灣現代文學與歷史課程,受教薰陶,加上後解嚴時期出版社激增,台灣主題出版傳播蓬勃發展,逐漸打開了台灣自製書籍的眼界,也相信一本好書,不管是智性上或者情感上,都能夠帶給讀者飽滿的力量。而後,從事出版編輯工作的志向經啟蒙,至今仍以台灣主題的出版品為主要編輯領域。目前任職晨星出版有限公司編輯,近年以【圖解台灣】、【台灣地圖】、【自然公園】、【台灣原住民】等系列叢書為企劃、編輯主軸。

《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反抗,所以存在》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

出版社:蓋亞文化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曾經風起雲湧的重大事件,轉眼煙消雲散,並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之外。事過境遷,有心人回頭探索時,往往早已細節不再,面貌模糊了。因此,在「趕赴現場」成為可能時,記錄「當下歷史」,也就成了現代出版必須承擔的責任。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迄今戰火未歇。針對這場引發國際局勢動盪,也必將改寫人類歷史進程的戰爭,編輯不僅展現動亂下人民如何承受災難的切面,也提出國際如何面臨應對的新課題。更重要的是,內容最後拉回對台灣處境的關照,畢竟這是一場離台灣既遠又近的戰爭,它為台灣帶來的啟發還有待我們細細省思。

從《烈火黑潮》到《世紀之疫》,再到《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編輯人展示了一種出版的工作方法,也持續繳出了可觀的成績。

編輯

李雪莉

非營利媒體《報導者》總編輯、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北京特派記者。畢業於政大與台大,曾在加拿大McGill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訪問學人。於蒙特婁、北京、香港等城生活過。

台灣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香港人權新聞獎、Openbook十大好書獎、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首獎得主。合著並主編《血淚漁場》、《廢墟少年》、《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等書。

一輩子學習用文字和影像把故事說好,期許有人類學的細膩、社會學的宏觀、回到本質思索。以記者為志業。

目前最關注的是透過跨界/跨國的串連、結合文字和影像,賦予調查報導深刻的意義,同時培力年輕人加入記者這一行。

《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編者夏君佩點石成金,擅長將艱澀論文改編為具可讀性的大眾知識書,繼《拼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後又一顛峰之作。編輯品味出色,慧眼發掘作者高度文學性的洞見、敏銳共感的筆觸,將不符學術論文格式的田野故事,重新納入書中,成為最能啟發讀者的難忘體驗。

先與Nels Anderson《人行道》描述芝加哥無家者社群自設法庭、共同治理環境作比較,凸顯出艋舺公園的無家者孤立、自掃門前雪,詐欺橫行,資源仰賴裙帶關係分配。通過「和男性無家者談『家』,他們總拐個彎談『性』」等犀利觀察,深刻描繪出底層男性文化的疲憊蒼涼。在「反正我就爛」無賴的偽裝下,是生存機會渺茫、一切都不確定的危殆,從而帶出「居住優先」的政策主張。次第、節奏精巧細緻,煥發溫暖同理的柔光,實為編輯精品中的精品。

編輯

夏君佩

春山出版主編。

始終覺得,即便書是透過印刷工業大量複製的產品,但每個編輯的「手感」與意念,仍會在書上隱隱閃現,需要專注凝視才能理解。過去之我曾因前輩們展現出的不同手感著迷不已,現在之我持續走在磨練技藝的路上,希望一次又一次、做出未來之我依舊感到有趣且不會厭膩的書。

《合作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