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單位
挪石社出版有限公司
設計概念
1. 雙線圈,超越一般書籍想像,貫徹Misaki好玩精神;一左一右輪流揭開成左中右跨頁,排版活潑,讀者可解構順序,自由編排
2. 十四色Riso孔版印刷:設計師為作品分色套色,試驗配色組合再與作者調整。保持色彩風格同時,藉Riso印刷特性,顏色顯度傳遞作畫時的力道
3. 封面加工 a)加厚夾層,蓬鬆感切合饅頭主題 b)封面採服裝燙印技術,增加立體感、觸感,書體更完整。與沒做書的時裝印刷廠跨界合作,屢測試達理想效果。
設計師得獎致詞
平面室
全書由平面設計為核心的新創視覺整合團隊——「平面室」負責本書整體視覺編排和規劃。
2018年成立於台北,以平面設計為核心的新創視覺整合團隊。平面室有別於傳統設計公司,以策略結盟的方式,集結了四位獨立、經歷豐富、不同風格的視覺設計師,滿足多樣化的客戶需求。公司首重視覺策略,透過相互合作將成果價值極大化。
設計範疇包含視覺企劃統籌、藝術指導、品牌識別系統、活動展演視覺、商業包裝、音樂專輯裝幀、書籍及型錄編排⋯⋯等項目。
影像拍攝:波文映畫社
由視覺影像創作者登曼波以及林建文2017年成立。作品風格擅長觀察空間與人物的關係,透過視覺創作解構與再現魔幻寫實影像。作品類型橫跨各個領域,含時裝攝影、電影劇照、唱片及商品形象視覺等。
出版單位
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設計概念
萬華如宇宙中獨立運行的地區,有著自己的引力。我們試圖在二維的紙本建構出時間感與空間感,想像讀者透過此書進入萬華的過程,像是《2001太空漫遊》中,太空人被「傳送」到無限遠的地方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中,時間與空間是被壓縮的。因此將萬華兩字變形,作為讀者進入萬華的儀式。
以「質」呈現萬華的風貌,全書使用五種紙材,呈現萬華古今豐富文化堆疊而成的「質」,並使用燙印加工,將書名烙上,像石刻一樣永久地留在上面。內頁以不同色彩區分展覽六大區域,並以金色油墨貫穿全書,呼應廟宇文化透過繞境儀式穿梭於萬華大街小巷,使得每個章節保持獨特個性,同時確保整體規律。
設計師得獎致詞
出版單位
原點出版˙大雁文化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設計概念
- 多樣內容的輻射──內容橫跨文學、電影、美術、攝影、劇場、音樂、舞蹈,有文字,有文獻,有史料,有畫作,利用設計統整跨領域與多樣性內容。
- 引導式的設計手法──段落之間,穿插特殊紙材拉頁,拉開停頓思考的節奏性。
- 擴大文獻的時代份量感──用銀色印刷照片,強化文件的時代感與重量感。
- 看見台灣的色彩性──增加了大量彩色圖像,匯聚出屬於台灣的顏色。
- 今昔持續對話──雙封面概念,橫排為過去文獻,直排為今日展覽,讓今昔對話進行。
- 台灣設計,進行式──設計中除了納入東方線條,讓繁體漢字,有表現空間,更嘗試把台灣風土美學,滲入設計。當中重複嘗試不易執行的印刷工法,只為看見宛如藝術品的創造性。
出版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
設計概念
北美館於2014年啟動的「X-site計畫」,致力將中介在城市與美術館間的廣場視為一座實驗性場域,每年透過不同議題公開徵選一件多元跨域的空間裝置提案(首獎),讓未知的廣場於夏日之際帶給人們新穎的感官體驗。
本書彙集7年首獎精華,及收錄2013年與2019年兩場起點與轉捩點的國際論壇紀錄。核心概念為「走出.進入」,以場域的流動感貫穿本書,圖為主軸線的編輯方式,視覺為主要發聲元素,文字輔助理解,並特別挑選每年首獎作品的關鍵材質元素置入書中,凸顯各自特質與創作精神,讓X-site的實驗性躍然紙上,同時也是擷取「現場」的一部分,讓裝置走出現場,進入未曾到達現場的讀者的手中,直覺地與X-Site產生連結。
林龍進
本書設計者林龍進自述:「喜愛繪畫的我約十三歲自學漢隸,繼師承謝榮源先生啟蒙一日一習作,包含素描水彩國畫,也開啟進入山水畫的門徑,自此對中國繪畫的喜愛有增無減。又於復興美工時期師承吳士偉先生,而有幸進入文人畫世界,後又陸續接受幾位前輩或同好指導,所以雖然自己什麼都畫但用毛筆寫與畫都是我的生活也是離不開的工具。 我追求的是一種心靈的美也許非關顏色及技法非關材料;用一種我可以控制的表現方法,表現一種『天人合一』的哲學觀,也就是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創作的過程中其實是一種發現將剎那的感動,再將具體之呈現出來,創造一個屬於個人的情意世界。」
黃于倫
具備深厚的印刷專業知識,擅長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品牌視覺規劃,因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具獨到見解,因此創作方向多元且富含趣味,具有實驗性的設計更讓人耳目一新。
劉育芳
擅長品牌規劃、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熟悉日本與台灣商業平面呈現手法,細微的觀察與判斷力,能準確的抓出消費者與業主需求,多元的風格更協助許多品牌在市場上展現亮眼突出的成果。
王維楟
專長包含影音編劇、動態拍攝、後製剪輯、平面視覺設計、插畫繪製,揉合多年商業行銷觀察,更能清楚掌握動態影像吸睛關鍵,藉由動態呈現品牌更具層次的一面。
黃于倫
具備深厚的印刷專業知識,擅長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品牌視覺規劃,因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具獨到見解,因此創作方向多元且富含趣味,具有實驗性的設計更讓人耳目一新。
劉育芳
擅長品牌規劃、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熟悉日本與台灣商業平面呈現手法,細微的觀察與判斷力,能準確的抓出消費者與業主需求,多元的風格更協助許多品牌在市場上展現亮眼突出的成果。
王維楟
專長包含影音編劇、動態拍攝、後製剪輯、平面視覺設計、插畫繪製,揉合多年商業行銷觀察,更能清楚掌握動態影像吸睛關鍵,藉由動態呈現品牌更具層次的一面。
出版單位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當代藝術館
設計概念
《合力組裝米克斯》為台北當代藝術館2020年規劃之展覽計畫,展名、書名「合力組裝米克斯」一詞也對應了,組合複雜、混搭、多樣性等文化體現。專輯設計概念以展覽中提及「這是一個必要重組裝感知的時代」做為核心概念;在規劃裝幀時,從封面透過將左翻書貼至右翻書殼,書背朝右卻需左翻等如此違反翻閱邏輯的裝幀,來切入「重組感知」,希望觀眾透過翻閱的過程,將「組合」這件事直接體現在行為上。翻開後的內頁也同樣透過更換紙材、調整尺寸,體驗不同手感,與感受各式尺寸所帶來的組合感與混搭感,讓讀者在開、合書本與翻閱時,都需做出如同拆解或組合物件時的既視感,藉此呼應此展覽中心議題。
出版單位
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設計概念
著眼於故事情節如同眾多歷史因緣交錯、互相淹沒,因此抓出設計關鍵字──「疊加」及「掩蓋」。 從封面到封底可以看見一片遮住九成面積的色塊,並從邊緣溢出故事中的筆觸與字跡,這是從極具作者特色的滿版原子筆筆觸中裁切而出,希望營造「畫面跟時間集體壓縮至極限」的效果,變成巨浪向讀者襲來。 扉頁選用了質感特殊的義大利描圖紙,在故事開啟/結束之際,如同時光的氤氳。 加工上,除了在封面為每條筆觸加印金油增添層次,書名則配合手寫字體以打凹呈現歷史的銘刻感,特裝版更進一步用中國式線裝帶出古典感,並透過書口刷藍讓整本書維持一致色調與簡潔的現代感,讓這種衝突隱隱指向故事背後的無盡輪迴。
出版單位
超展開策畫有限公司
設計概念
本書將「書頁體積的減少與增加」作為文字圖像外的第三種敘事素材,在翻頁過程中,內頁的挖洞越來越大,一株立體小苗也隨書頁體積的減少而越長越高⋯⋯以此直接呈現故事核心情節。 尺寸設定為可用雙手捧著的大小與超過2公分的厚度,讓整本書就像是鳥屍體積,更強化隨著翻頁屍體慢慢消逝的效果。 全書顏色刻意保持潔白純淨,封面上沒有任何文字,除了一個貼上綠色羽毛透明貼紙的打凹矩形,就像是相框,珍藏故事中的鳥掉落的一片羽毛。 紙張除了運用厚卡紙創造體積,封面則選用具細沙觸感的馬鈴薯紙,讓讀者在一拿起書時,便先感受到故事所發生的場景—地面。 最後,版權頁也作為開場,讓讀者隨著鳥的視角看著藍天,一起落入故事之中。
劉育芳
擅長品牌規劃、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熟悉日本與台灣商業平面呈現手法,細微的觀察與判斷力,能準確的抓出消費者與業主需求,多元的風格更協助許多品牌在市場上展現亮眼突出的成果。
王維楟
專長包含影音編劇、動態拍攝、後製剪輯、平面視覺設計、插畫繪製,揉合多年商業行銷觀察,更能清楚掌握動態影像吸睛關鍵,藉由動態呈現品牌更具層次的一面。
《剪花活:剪紙合作社-台灣剪紙的實驗田野》
出版單位:吳耿禎
設計概念:
「剪紙合作社計畫」自2016年啓動,計畫發起者吳耿禎與臺南鹽份地帶20位婦女及其家庭為核心成員,以剪紙創作為基礎形式,透過持續工作坊,與不同社群交流,例如邀請偏鄉學校家庭參與 ; 將剪紙展示於公共空間 ; 以臺語詩文紀錄 ; 新創地方節氣食譜 ; 身體展演……等,試圖建立屬於臺灣的在地性剪紙田野。
剪紙,在野而樸素的民間之藝,紀錄著地方文化生活。
剪紙合作社成員,探訪地方職人們,鏈結著自然產業的生態與人,以紙尋根,以剪敘述,呈現太平洋邊陲小島 ― 臺灣,豐沛的山海市井。
此書收錄三年以來的完整紀錄。以檔案式細細整理出圖像作品和文字,發散臺灣剪紙曾在臺南鹽份地帶的溫柔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