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18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小說獎

2025第18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評審團隊,由左至右:陳雨航、果子離、李金蓮、李靜宜、何致和。

評審介紹

小說獎 召集人
陳雨航(作家、前編輯人)

小說獎 評審

何致和(小說家、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副教授)

李靜宜(東美文化總編輯)
李金蓮(作家)
果子離(作家)

總評:

小說向來自有其多元光影,可小可大,可這樣和那樣。但要在彈指一年間,找出其中變化或趨勢的蛛絲馬跡,著實不易,至少今年就是如此。

去年歸納的幾件小說書寫類別,如臺灣歷史小說、女性書寫、推理小說,大體上都是這麼多年來的主要類型。也許應該倒過來說,評選者因為該年讀到的作品所生出的印象而歸類吧。

一年來的歷史小說依然豐沛,有亮眼的作品,小說家在歷史的間隙中編織,更小說了。不只一位八零年代才出生的小說家竟然從不同面向聚焦於七零年代,既歷史又現代。

年來比較猛的應該是性別書寫,日常的閒閒幾筆的不論,淋漓盡致甚至於與政治合一的也不缺席。不缺席的還有女性書寫,主題突出的系列短篇以及長篇。

香港文學浪潮因時因事推移而來,前幾年感覺是新的一種注目,今年還是持續著。香港文學將會和馬華文學一樣,成為臺灣文學重要的一支?

臺灣作家的跨文類寫作漸有增長,其實海外跨文類的華人作家所在多有,真的是佩好幾支劍在身啊。臺灣出版界這一年可能比較特別一點的是詩人出版小說,而且是好幾位。先借馬華詩人呂育陶的一首題為〈小詩〉的詩一用:
〈小詩〉詩小卻具重量。詩人從「輕閱讀 淺寫作 微感動 偽藝術」,「小確幸 ……小情小愛……」流動到「……千百座銀河系 一幅億萬光年史前的星空」。(全詩不引,引號內是原句。)

小說不例外,詩人寫科幻或著寫當代,小宇宙都磅礡起來了。

《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

出版社: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得獎理由

當美軍搭載獲釋戰俘的B24飛行器因遇颱風在中央山脈南端失事時,機上罹難者25人,而一再上山救援的隊伍卻有26人死難。為甚麼?

在一個多民族的小世界裡,作者從全知視角,帶著一點浪漫如詩的筆調,敘述了力爭上游的漢人潘明坤、負責盡職的日警城戶八十八、在布農族傳統與殖民者律法之間生存的海朔兒,三位主要人物和其他人物的心靈;更以一種共感的善意(這樣的善意顯然是來自於信仰來自於宗教),超越了人們不可避免的弱點以及死亡,從而昇華了這個悲劇。

朱和之統整了三叉山事件各個可能的面向,創建了另一個敘事、另一個記憶、另一個歷史。這樣的敘事記憶歷史在文學的世界裡無比真實,而且精彩。

作者

朱和之

朱和之,本名朱致賢,1975年生,臺北人。
為國內罕見榮獲三座百萬小說大獎的得主。2016年以《樂土》獲得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為該獎創設六屆以來第一位首獎得主,2023年再度以《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獲得同一獎項首獎。2020年以《南光》獲得羅曼‧羅蘭百萬小說賞。
入選2022年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
著有長篇歷史小說《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南光》、《風神的玩笑──無鄉歌者江文也》、《逐鹿之海──一六六一臺灣之戰》、《樂土》、《鄭森》,歷史隨筆《滄海月明──找尋臺灣歷史幽光》,小說《夢之眼》、《冥河忘川有限公司》,音樂人物傳記《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

《拉波德氏亂數》

出版社: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得獎理由

《拉波德氏亂數》解構並重塑了小說形式,藉由語言的游移性與去中心化的敘事結構,打造了一個文本自身既相對立又相融合的多重空間。作品核心聚焦於集體暴力與個體記憶,通過角色的內在裂解與外在壓迫,揭示歷史結構的陰險與人性的複雜動態。作者在敘事內層大量挪用重構經典文本,生成高密度的互文網路。它如萬花筒般交織著碎片化的敘事,自由游移在虛構小說、抒情散文與學術論文之間,瓦解了傳統閱讀行為的預期架構,讀者必須在非線性時空中尋找方向前行,每一頁的語言陳述都可能生成潛在的故事起點或終結。這是一部難以歸類和難以放下的作品,挑戰敘事傳統與小說美學的邊界,引領讀者進入一場思想的盛宴。

作者

童偉格

1977年生,萬里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著有《萬物生長》、《童話故事》等書,合著有《字母會A~Z》。合編有《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進烤箱的好日子》

出版社:自轉星球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得獎理由

嚴格來說,故事的主軸並不複雜、也不頂特殊,父母離異、少女時期的女女探索、月經的騷動、與大哥哥初萌的愛苗……,幾乎是每個「女生」成長必經的歷程。作者示範了:即使是一個尋常的故事,靈動、風格化的好文字,加上為這個故事找到最適切的形式結構,便能形成愉悅的閱讀體驗,並與小說主角的某些遭遇產生勾動共鳴。小說果真是處理記憶的藝術——對書寫者與閱讀者皆是。

《進烤箱的日子》採取回憶錄與現實平行敘事的形式,主敘者開篇所謂:「我第一次覺得,乾脆來寫回憶錄……」,此後,回憶錄有多真實?回憶錄可以當成小說閱讀嗎?種種關於小說書寫的辯證,一路綿延,到了最終篇,主敘者邀請離異的父母親聚首,共讀女兒所寫、極大部份是共同經歷的回憶錄,記憶的距離、虛實的交會,讓書寫的意義,有了療傷止痛的機會。

作者

李佳穎

聯合文學新人獎得主,全職寫作小說,著有《不吠》、《47個流浪漢種》、《小碎肉末》。
《進烤箱的好日子》為李佳穎睽違16年後首部中篇小說。

《夢魂之地》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平路的長篇小說《夢魂之地》,將蔣經國、三太子哪吒、鄭成功三個角色,藉他們與父親糾葛矛盾的共同身世牽繫起來,更以蔣經國的太子身分和三太子嵌合,以三太子削骨還父、割肉還母,切割過去的行事風格,類比蔣經國晚年政策改革,與父親的政治路線有所區隔的決心與掙扎。

更為巧妙的是,小說雖然聚焦於蔣經國,甚至於羶腥不忌,寫起小蔣的小情小愛等八卦,讓王公貴族和市井小民同樣演出不堪聞問的倫理大戲,然而蔣家大小事並非本書唯一聚焦,透過通靈者等角色的生平事蹟,小說連結到1949年政治動亂諸事件,並擴及臺灣社會眾生相,譜出時代的動亂,民眾的茫然。故事線條多,但平路的場面調度老練嫻熟,敘事條理有序,展現資深小說家的寫作技藝。

攝影: TODAY TODAY(Nick Song)
作者

平路

本名路平,出生於臺灣高雄,臺大心理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數學碩士。當代最卓越的華文作家之一,無論創作技巧、文字錘鍊、題材縱深,都深具出入時空、開疆拓土的成就,創作題材更遍及社會、文化、性別、政治、歷史、人權等議題。 2021年第22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並曾獲金典獎(2021年,得獎作品《間隙》)、金鼎獎(2018年,得獎作品《袒露的心》)、吳三連獎文學獎(2016年)。長篇小說《行道天涯》、《何日君再來》、《黑水》及短篇小說集已譯成英、法、日、韓、俄、捷克等多種外文版本,享譽國際文壇。

《香鬼》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古乃方以其調香師的專業素養,引領讀者進入神祕迷離的香氣世界,復以華麗多情的文字,表現與香水世界對應的人間事務。長篇小說《香鬼》以八個短篇組成,香氣由書中夾贈的紙卡和字裡行間傳來,帶給讀者如夢似幻的閱讀體驗。透過香氣的意象與調香的動作,諸如轉化、平衡等概念,追索生命的意義,追尋真實的自我,追憶成長的印記。

儘管身為調香師,敘述香水製作、香材調配等技術駕輕就熟,但以文字捕捉嗅覺,詮釋氣味,卻是相當不易的功夫。嗅覺太過抽象,無法保留長存,無法眼見耳聞,古乃方運用視覺、聽覺和觸覺來烘托嗅覺,在其筆下,氣味彷彿有了具體形貌。

小說以香氣的效應與意象為表,氣味與感情與生活的連結為裡,表裡合一,追尋探索生命種種課題,因而認識自己,找回自己。

作者

古乃方

1992年生於彰化員林。 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經濟碩士。 曾獲臺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 現為調香師。創立氣味品牌「方方」(Eau de parFang),著重線條、層次,代表作包括「台灣神怪香」系列。 寫《香鬼》的源頭,來自對感官和動物的愛,以及成巫之道的困惑。找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喜歡得不得了,於是動筆。

《滿花》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以五篇短篇,探索女性天賦的孕育能力,所帶來的各種人生變貌。

小說若倒過來讀,情緒或許可以舒緩一些。未婚女性虛構的兒子,成為騙局裡的騙局;女大學生照顧男友的狗兒子,萌生「牠已經成為了她的孩子」;從嬰兒降生以迄,一名母親徹底迷失在空虛的公寓裡;女同性戀夫妻陷入生育想望與身體的衝突;來到書中最驚心動魄的一篇〈扎跟向下〉,逝去女兒的魂魄重回與母親短暫的生活片段,顯然是產後憂鬱的母親步入陽台,將女兒和自己扔了下去……,母愛是天生的嗎?作者給了我們非常駭人的故事結尾:「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我,我就在我們落下的地方等你。」

文學(或電影)裡,作者聲腔冷峻,下筆(手)毫不留情,無非是為了帶領我們去探問事物的核心,而那個核心有時候的確是殘忍的。《滿花》戳痛了女性表面上「我想要為他生個孩子」那被天賦綁架的慾望底下,實則並非如此的某一種真相。

作者

林文心

1994年夏生,臺中北屯人,臺大中文所博班在讀。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組二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組二獎、臺北文學獎小說組優選、臺中文學獎小說組佳作等,2022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遊樂場所》(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

《尋隱劍》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在這個武俠小說逐漸式微的年代,書寫武俠小說本身儼然已是一種俠義行為,振筆挽救的是一個面臨消亡危機的文學傳統。但《尋隱劍》並不只是濟弱扶傾而已,更重要的是在舊有的道路上闢出了新徑。和過去常見的武俠不同,這本小說不追求激亢情節,也沒有誇張的武功或過度戲劇化的人物。故事主角雖身懷武藝,卻不是天下無敵的絕世奇才,而只是一個有血有肉一如你我的平凡人。作者以富有文藝氣質的筆調,細膩描繪武俠世界的日常,營造出一個更接近現實的江湖。比起高手過招,更精彩的是生活中的細節和人情世故的微妙變化,這讓讀者容易感同身受,從中體會到一種新的俠義精神。作品也隱含本土視角與意識型態,契合現代思潮,賦予武俠小說全新的文化與時代內涵。

作者

伍軒宏

政大、臺大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博士班肄業。曾任教政大英文系。寫過短篇小說、評論、學術論文多篇。作品〈阿貝,我要回去了〉獲得第一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殘念筆記〉獲得第二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佳作。出版長篇小說《撕書人》(2018)、《尋隱劍》(2024)。

《故鄉無用》

出版社: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要說是家族史與女性書寫的合體,似也不需。這部長篇其實可以看做是被視為「無用者」的奮鬥(或不必奮鬥)史,這些諸多的無用者包括「我」的親族長輩兄長朋友族繁不及備載,其中自然有生命坎坷而「我」最愛的阿嬌姨,還有作者「我」自己。

為甚麼無用?社會制度下馬華無用,留台(管你是電機系經濟系化學系學士碩士)無用,……當然還有要當作家愛寫的「我」更是無用。

說故鄉無用,無用自有其有用之處。作者帶來並呈現了許多庶民甚或卑微者浮萍般的生命跡痕,還有那些存在感強大的鬼魂。

還有那些詩那些歌謠,有意義的,無意義只有聲音的,都顯示了背後的生命和命運的重量。

攝影:Wu René 吳翛
作者

馬尼尼為

馬來西亞華人,居於臺北逾20年。作品包括散文、詩、繪本,著有《今生好好愛動物》、《多年後我憶起台北》、《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惹尼》、《我的美術系少年》、《馬來鬼圖鑑》等十餘冊。 2021年獲選香港浸會大學華語駐校作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圖文創作類得主、鍾肇政文學獎散文正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散文優選、金鼎獎文學圖書獎。2022年繪本《姐姐的空房子》獲選THE BRAW (隆那書展拉加茲獎)100 Amazing Books,臺北文學獎年金入圍。

《消失的沙漠中隊》

出版社:晴好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以臺灣史為素材的虛構作品不少,但書寫的重心多半在藉由歷史場景的重構,探求臺灣內部社會的發展變遷,鮮少觸及國際地位特殊的臺灣,在詭譎國際體系裡夾縫求生的歷程,而《消失的沙漠中隊》就是罕見的可喜嘗試。

小說以將近半個世紀之前,臺灣秘密介入南北葉門戰爭的「大漠計畫」為原型,經由巧妙的時空挪移,在今時今日重新上演。作者豐富的外交與軍事素養,為這部小說搭建厚實的架構,讓國際角力、軍事衝突、間諜陰謀有所倚附。而情節流暢,節奏輕快,文字簡練等閱讀樂趣所賴以維繫的特點,在這部小說中也無一不具。面向大眾的小說,卻藉由故事情節與人物的塑造,帶來對臺灣國際角色的另一重省思,讓人對小說創作的無限可能充滿期待。

作者

張國立

知名作家/美食、旅遊達人/擅長推理小說、歷史小說等。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曾任《時報周刊》總編輯,得過國內各大文學獎項,精通語言、歷史、軍事、體育、美食文化,從詩、劇本、小說至旅行文學無所不寫,著作超過60本。小說《炒飯狙擊手》已售出全球英、法、德、俄、日等8大語種,影視改編火熱進行中。

過去的工作經驗相信,到過現場才能寫出真實的文字。因此為創作出發,一邊旅行一邊構思小說題材。創作時喜歡在海邊小屋,小屋牆上畫滿思路,當線索交焦在一起時就是小說完成之日。近期作品:《神鬼當鋪》、《臺灣神鬼傳奇:太子與鐵道上的男孩》、《乩童警探》系列、《私人間諜》、《大碗另加》等。

《反重力》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入圍理由

《反重力》很可能會被歸類於書寫白色恐怖的小說,但這部小說又和其他的白恐小說如此不同。

小說聚焦在1970年代,臺灣面對內外環境急遽變遷的年代,但並不直接描述那一樁樁重大政治事件,而是從有點距離的邊緣,透過不同立場、所受影響不同的角色,觀看這一切的發生。作者不以獵奇的角度出發,刻劃鮮血淋漓的恐怖情狀,而是試圖走入那一個個泅泳於時代洪流的人心中,探求他們的渴望,他們的絕望,代替他們問:「如果……會怎樣?」

作者以史料檔案作為基底,從真人實事中萃取出小說的素材,再以小說家特有的細膩想像與精練筆觸,宛如百衲背般,用一個個看似微小細瑣的心思,拼織出一整個時代的樣貌,乍看素樸平實,細看卻繁複精密,至為動人。

攝影:汪正翔
作者

黃崇凱

1981年生,雲林人。臺大歷史所畢業。著有《新寶島》、《字母會A~Z》(合著)、《文藝春秋》、《黃色小說》、《壞掉的人》、《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靴子腿》。曾獲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吳濁流文學獎與OpenBook華文創作年度好書等獎項。

《網路書店合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