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17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兒童及青少年獎
評審介紹
兒童及青少年獎 召集人
柯倩華(童書評論者)
兒童及青少年獎 評審
張淑瓊(童書推廣人)
安石榴(童話作家)
總評:
書展大獎的「兒童及青少年獎」致力為三歲到十八歲讀者選出可讀性與品質俱佳的好書,獎勵傑出的作品與優秀的創作者和出版社。本屆參評圖書212件,類型包括圖畫書、漫畫、小說、散文、詩、童話、傳記等,涵蓋文學、藝術、自然、歷史與科學等領域。多元的題材與風格,表現出臺灣童書自由、豐沛的能量與出版風貌。
評委考量不同文類的專業標準以及各年齡層讀者的需求,也關注作品是否有什麼創新的文學手法、藝術表現或書寫方式? 能否啟發讀者的好奇和想像? 是否提供獨特思考觀點或擴展視野? 書籍整體設計、版面編排、版型、字體等是否有良好的表現。評委想要提醒,科學類圖書的編排設計和插圖,需具有解說性並適當搭配文字,避免過度裝飾性甚至喧賓奪主,影響內容傳達和讀者的理解。本屆適合兒童及青少年的長篇小說和童詩是明顯少數,期待未來有所成長。
評委經過審慎閱讀和討論後,在已達一般水準之上的作品中,選出十本最能提供深度閱讀樂趣和意義的入圍書,包括七本具童趣與藝術風格的圖畫書,三本深入淺出傳達知識趣味的文字書。然後,考量創作技藝的成熟和創新、想像力的深度、作品的格局和啟發性,選出三本功夫扎實的大獎作品。
嚴謹的評審是向辛勤耕耘的創作者與出版社表達敬意,也誠摯邀請讀者來品味這些好書提供的視覺與思想盛宴。
2024第17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兒童及青少年獎得獎名單
《明天,我會去到什麼地方?》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這一本晚安書有著豐富的內容,每一個想像的轉換都有驚喜。從書名頁開始的小房子設定,一路連貫到故事最後,穩定的單頁、單頁、跨頁的三拍子結構安排,讓學前的孩子可以抓住翻頁的律動和節奏感,並預備期待跨頁展開時的驚奇。頁面的細節安排和文字的搭配穩定順暢,結尾的安排呼應故事的開場。主角的設定也一如作者過往作品對成人和孩子關係的一致性。整體而言是一本成熟可讀性高的晚安讀物。
只是在面對幼小讀者時,還是有需要稍微調整的空間,例如:每個「如果…」畫面的黑色襯底雖能凸顯主角,顏色對小讀者還是稍微濃重了些,若能調整色調、適度拉鬆畫面,在視覺也再放輕巧些,整體呈現應該會更加理想。
《牆壁大戰》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本圖畫故事書的層次豐富,舉重若輕,使學齡前幼兒到國小高年級兒童都能在書裡發現意義、獲得樂趣,並連結起故事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而有延伸的想像與思考。故事藉由兩個喜歡在牆壁上畫圖的男孩之間的衝突,探索人類生活與各種人際關係 (親子、手足、夫妻、朋友、社區、國家…)裡隱含的戰爭概念,並鼓勵讀者思索自己的行為和觀點。文本的邏輯結構完整,情節推展循序漸進;圖像語言運用多種文學技巧如對比、對照、象徵、比喻、誇飾、伏筆等,使圖像的意義豐富並建構出讓讀者探索和思考的脈絡空間,文圖的互補關係有效的擴展了讀者的閱讀視野。這本書以誠懇自然、不說教也不做作的表現方式,創造出原創圖畫書少見的格局與深度。
《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
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寫給高年段讀者的知識類不容易處理,不能太厚硬,也不能太鬆軟,這本知識類讀物濃度剛好補足了國高中年段讀者的需要,特別是對科普自然、生物、生態相關知識著迷的少年讀者們。由資深研究者親手帶路,介紹這幾年來越來越受一般讀者關注,影響臺灣物種研究的關鍵人物—斯文豪。作者深受學院訓練影響,結構嚴謹自是必然的自我要求,但也不時會切換身份,以相對輕鬆輕巧的敘事者語調轉換氣氛。
這部作品厚實的內容對編輯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如何拿捏文圖的配比和擺放位置,營造最佳的閱讀感受,確實不是容易的事。封面的漫畫風格會讓人誤以為是內文是一本漫畫佔比高的知識類讀物,也許在製作費允許範圍內,酌量增加漫畫插圖的配比會更親近讀者些。
張季雅
南部小孩,在臺北從事漫畫及插畫等創作工作。臺灣烏龍茶漫畫《異人茶跡》系列在2022年全五集完結。2023年出版出道作品《帶我去球場》之棒球迷漫畫。
陳宛昀
港都高雄人,畢業於美國紐約School of Visual Arts Illustration(SVA),現為自由接案的插畫家暨平面設計師,作品散見於書籍、雜誌和商業設計中。與家人和毛小孩們(五貓一狗)現居高雄。
《最大的草莓蛋糕》
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一本由小孩真實人生轉換成的兒童作品,再透過熱愛烘焙的童書作家轉換成繪本故事,搭圖像,成為可以與更多讀者共享的出版品。書中最讓人驚艷的是原書作者將烘焙糕點的特色和親愛家人情感之間的連結對照:跟姐姐說「要像牛奶糖一樣耐咬」、家人「要像千層派一樣」疊在一起,不能分開、希望叔叔戒掉壞習慣,別讓健康「像菠蘿麵包,輕輕一咬就掉屑屑」…這些鮮活的形容充滿創意和真情。
從封面開始滿溢的紅黃暖色調,試著以用色軟化原創作品較為苦澀的部分,讓這本四年級小女孩的酸澀童年故事多了溫暖和糕餅的香甜味。真實人生轉化成的繪本作品,整本作品的故事和背後的故事合在一起,加增了感動的濃度。
金怡妃
我叫金怡妃, 是一個布農族女生。
這本繪本是在爸爸不在家的那段時間創作的,當時我才四年級,時不時就會想爸爸,加上那時跟姐姐相處的不是很好,所以有時會一邊哭一邊畫。在這漫長的時間內,壓力其實很大,因為要上課,又要抽空去畫畫,甚至當時學校有請歌手全世煌來,但老師和我說:如果去看全世煌的話,就無法在截稿前畫完。當時我非常苦惱!雖然機會很難得,但我還是選擇趕進度。我曾經有那麼一剎那想要放棄,但最後還是完成了~~~完成的時候非常的開心~
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當別人開開心心玩時,我在努力趕工,當別人在聽全世煌時,我還在努力趕工。想放棄的時候,心裡的小天使告訴我:你都努力到這了~再堅持一下啦。但又有一個壞惡魔跟我說:有必要那麼累嗎?放棄不就好了。
但是我終究還是聽了小天使的話,還好當時我有聽小天使的話~
劉清彥(阿達叔叔)
從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推動希望閱讀計畫首年便投身其中,上山下海到偏鄉國小和企業夥伴做閱讀教師和志工培訓,如今看見成果,感覺也像陪基金會養大了一群愛樂閱讀的孩子。
除了一直為小孩翻譯書和寫故事,也在電視主持兒童閱讀節目,持續用各種方式散播閱讀的種子……
蔡侑玲
畢業於倫敦金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插畫動畫系。
曾任卡片文具設計,現為自由插畫工作者。作品散見於書籍和報章雜誌。
在畫這本繪本時,能從文字裡感受到怡妃對家人的愛和情感。
希望我的插畫能伴隨著文字也能帶給讀者相同溫暖。
吳宜蓉
國中歷史教師。
身為堅定的狗派,對生活忠誠,對志趣熱忱。
曾以為當老師,是世界上最無趣的職業,沒想到從此人生就像扭蛋。面對學生的成長總是有著可望不可及的無奈,然而每一次轉動卻還是抱持著滿滿期待。
如果可以,希望能用歷史投幣,換來與所有人相遇。
學經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畢業、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故事Story Studio、《國語日報週刊》專欄作家,Special教師獎得主。
著有《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這樣的歷史課我可以: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2》。
《就愛鳥事一籮筐:鳥兒趣問妙答》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適合國小中年級的生態科普書不多,比起口頭描述,通常把生態知識轉化成中年級能了解的文字是不容易的,這本書因而顯得特別。
對小學生來說,城市動物除了貓狗鼠外,小鳥也是常見的,對小鳥的外觀、鳴聲多少也有概念,而本書就是很好的讓小學生進階認識鳥類習性的知識書。全書分成六部分,每部分由幾個同類問題組成,這些問題和人類的食衣住行類似,就是「鳥兒如何過生活」:鳥有牙齒嗎、吃魚會被刺到嗎、下雨天會淋濕嗎、有家嗎、會迷路嗎、沒手怎麼抓癢呢……諸如此類。從一個個問題的回答內容,可以看到作者專業且平易近人的描述,作者還帶進許多自己親身的觀察經歷,筆調因此更為親切,內容豐滿了起來。小讀者的認知將會從城市的留鳥擴大到遷徙的侯鳥,能指認的鳥種從麻雀、鴿子增加到五色鳥、黑面琵鷺等等,閱讀中,不知不覺間累積起來的有趣知識,讓原本只是在腦子裡模糊成一團的小鳥們,可以一一獨立出來形成自己鮮明的姿態。
廖進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碩士畢業,投入兒童自然科學教育40多年。2007年起投入鳥類生態攝影至今,累積許多鳥類行為資訊並在社大授課分享。曾任小學教師、大學自然科學系講師;現任信誼基金會科學教育顧問、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科學講師。著作有《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阿德老師的科學教室》系列漫畫。
洪微
設計系畢業後,因為愛畫小動物而開始替雜誌畫插圖,後來成了圖畫書編輯,業餘時間喜歡游泳和看花式滑冰。作品《今天真幸運》入圍2023韓國南怡島國際插畫雙年展。前年夏天爬山的時候,撿到一隻流浪的小狗,現在每天和小狗一起逛公園,都會看到白頭翁和小白鷺。
《醜小芽兒》
出版社: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一本在講七到九歲的孩子可能會產生的換牙心路歷程。
把新門牙和醜小鴨放在一起是個有趣的類比。
我覺得圖文配合得很有意思,文字平實的講小芽兒長牙的事,
劉清彥
從小怕看牙醫,直到遇見溫柔又細心的驢子叔叔。驢子叔叔不但幫助他克服了看牙的恐懼,還成為他人生中陪伴、啟發和引導的重要他人,讓他現在也可以有能力透過故事陪伴、啟發和引導小孩。目前除了為小朋友翻譯書和寫故事,也在電視主持兒童節目。
盧俊泰
北醫牙醫學士、臺大公衛碩士、高醫醫研所博士。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為病人看了四十年牙齒,也寫了四十年醫學論文。
曹一竹
大學時主修泥塑,畢業後做過分鏡師、電影美術,
《尼克叔叔的書箱》
出版社: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創作靈感來自「小小自由圖書館」發起人的真實故事,這本繪本呈現一位愛書人對紙本閱讀的熱情和執著,也譜寫出諸多愛書人熟悉的景象:無藥可救的借書買書成癮、家中書山漫溢成災、家人的忍耐和無法繼續忍耐的壓力、不想獨享又不知如何分享…直到一句關鍵的行動句「自己去拿」點醒了他,開啟了一個從家門口開始影響世界許多地方的閱讀分享行動。
文字簡潔平鋪直敘,清楚交代了故事的來龍去脈,圖像用心鋪陳,時有巧思,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書中那一句尼克太太說的「丟掉吧!現在誰還看書?」放在現今這個時刻犀利又真實。透過這本愛書人的真實故事,傳遞給小讀者一個閱讀從獨享到共享的美好典範。
施佩君
慢生活的文字工作者,《兒童哲學雙月刊》編輯。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
喜歡貓、鳥、走路、閱讀、故事和做夢。有時發表故事與繪本賞析於報刊雜誌。
已出版作品有《獸和一群長得很像的小魚》,由法國鴻飛出版社以兩冊的形式,推出法文版《Veux-tu devenir Bête ?》、《La bête et les petits poissons qui se ressemblent beaucoup》,以及法文繪本《Les choses à se dire》。
蔡元婷
自由接案插畫家。2015年取得美國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插畫與平面設計雙碩士。
作品曾獲2016年美國3X3國際當代插畫獎優選。喜歡挑戰各式各樣的主題與內容,也曾嘗試在圖文專欄中編寫故事。繪圖作品可見於《永遠的雕像》、《靈魂裡的火把》、《蝴蝶女王與糞金龜》、《尼克叔叔的書箱》等。
《誰來玩躲貓貓?》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一本很小的小朋友也能自己翻看的書。
數數看的書很多,這本也是,從星期一到星期日,從一個到七個,可是這本書一翻開書頁就覺得清爽。全書以電腦繪圖,色彩單純,明度和彩度都很溫和。書裡有個有趣的手法——供幼兒指認的對象物,是以十字繡的半針繡整齊的填滿區塊,每條短短的從右上到左下的四十五度線條就是一個小方格的對角線,因此對象物本身可以視作一堆小方格的組成,所以造型物的外形會是長長短短的直線而不是圓滑的曲線,因而產生一種設計感。而方格的顏色只有那條對角線比較濃,這樣做可以解放色塊(又用短線條約束它),讓幼兒書的色塊不再那麼飽滿,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嘗試。
書裡的收尾處我也很喜歡。星期天不是結束,還有,但不是第八天,而是夜晚——說故事的那個夜晚——天上的星星出來了,十六顆造型簡潔、浮現在灰黑夜空上的美麗星星,最後落到了小小孩的棉被上,孩子滿足地闔上眼睛。真美。這真是一本溫柔美好的晚安書。
湯姆牛
1966 年生於臺北,過著秩序井然的簡單生活,並對單純的形體構成特別感興趣。主要作品有《像不像沒關係》、《下雨了!》、《最可怕的一天》、《我願意!》、《林桃奶奶的桃子樹》、《藝術家阿德》、《青蛙大俠江河湖》、《青蛙阿啾的叫聲》、《跳吧!青蛙小畢》、《畫家馬一邊》、《誰來玩躲貓貓?》等。曾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德國白烏鴉獎、金鼎獎最佳插畫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信誼幼兒文學獎等,並曾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
《沒有不可能的畢爸爸 畢嘉士醫師的故事》
出版社: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這是本好看的傳記類圖畫書。翻頁之間, 臺灣六○年代的氛圍就從人物的肢體動作、神情、色彩等等散發而出,懷舊卻不顯得陳舊。
書中的主線在畢醫生如何幫助罹患小兒麻痺症的孩子,這個病症摧殘了許多孩子的肢體甚至造成嚴重的損害,畢醫生以堅定的態度、溫和的心,採取實際的方式減輕孩子的痛苦。他的人生信仰:「在對的事情上,堅持、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偉大的傳教士畢嘉士醫生的性格就這麼躍然紙上。而那些經過畢醫生治療、練習穿戴輔具後得以憑己之力行走的孩子,他們露出直接、可愛的勝利微笑著實教人動容。畫面上顯現著醫生與孩子之間親密友善的互動,還有對彼此的信任。
本書文字敘述與圖畫皆樸實無華,因此得以相互增強,書後的導讀清晰簡潔,做到很好的背景說明。本書處處用心,能感受到作者與繪者對畢醫生真誠的感激之情。
江淑文
臺灣蘇澳鎮人。
中興大學歷史系、東海歷史研究所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多元文化教育碩士。從事文字創作、教案設計、編輯工作,現任美好腳蹤系列繪本主編。
蔡兆倫
生於臺灣,曾經從事插畫、美術編輯等工作。繪製漫畫、兒童插畫、童書繪本多年。目前為圖畫書作家。